• 图片新闻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集”智共研 “备”知启思——学院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5-04-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万家乐)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减负提质”的教学新路径,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4月24日下午,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举行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书记唐忠义教授、副院长刘勇教授出席并指导,黄兰副教授、赵虎老师担任主讲人,全系专职教师参会。备课会由系主任李琨副教授主持。

在说课环节,黄兰围绕“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通过可视化图表直观呈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实践成效,结合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等丰富素材,层层递进解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互动环节以“党史中的为民故事”和“身边的民生实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化认知,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这一设计通过问题驱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赵虎在“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三阶递进”教学法,以“问题导向-案例解析-实践延伸”为逻辑主线,深入诠释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他通过递进式问题,系统阐释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融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案例与电商物流等生活实例,构建“宏观+微观”案例体系。借助视频教学和“改革在身边”互动环节,实现理论政策的生活化解读,以“春天的故事”续篇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显著提升课堂育人成效。

在教学研讨环节,与会教师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展开深入交流。唐忠义强调,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递进式问题框架构建教学逻辑,结合典型案例和逻辑体系,整合历史脉络与理论深度,增强教学连贯性和知识厚度。刘勇着重指出课程讲义的指导作用和教学实践性,建议在坚守教学大纲核心框架的基础上,动态整合前沿教学内容,通过精选典型案例、更新实践素材,构建逻辑严密、时效性强的教学体系,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针对课堂互动环节的优化,与会教师达成共识,认为应设计启发性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即时问答等多元互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此外,与会教师还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为优化教学互动环节提供了有益参考。

下一条:湖北省社科联来校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