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09-2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韩庆祥

  “道路”和“文明”是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关切的根本问题,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核心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民族复兴的道路问题,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道路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根本的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实质就是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问题。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道路在理论上是一个具有本源意义的命题,具有理论逻辑和理论意义。走中国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走自己的路,是对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探寻和确定的道路的一般性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们党而言,道路都是第一位问题,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都立足于走自己的路,是建立在走自己的路基础上的。中国道路具有基础性、本源性。就是说,关于中国理论及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方案、中国话语等,都立足于中国道路。实践是理论之源。作为实践范畴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理论之源。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根本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新时代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三个方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的“中国理论”,首要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把“道路问题”看作是我们党的“根本问题”“第一位问题”,是决定“党的生命”“国家命运”的问题。要言之,中国的理论只有立足于中国道路才能得到合理解释,道路不同,理论必然不同。中西理论之争,归根结底是道路之争。西方质疑中国,归根结底,是质疑中国道路。由此,中国道路具有本源意义,要构建起中国道路具有本源意义这一命题,把中国道路作为理解和把握中国理论的一种解释框架。

   21世纪是迫切需要理论解释的时代。这是因为:21世纪是一个“不确定”进而在进行变革与重构的时代,迫切需要给出理论解释;实现强起来的中国也需要理论强大并掌握理论话语权;创造中国奇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需要系统总结和理论提升,从而构建当代中国自己的理论;为了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我们还需要从“理论依附”走向“理论自主”,提升中国理论的“免疫力”。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两个创造”蕴含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发展源与中心重镇。既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始终是与“道路”联系在一起,那么,“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即“两个创造”,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具有奠基地位与决定作用。具体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新的途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进而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当代中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哪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发展源与主要中心重镇就转移到哪里。由此,基于“两个创造”,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发展源与主要中心重镇就转移到了当代中国。

  “两个创造”蕴含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要直面的时代特征。怎么理解和把握21世纪的时代状况及其时代特征?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胸怀“两个大局”直接相关。就战略大局而言,当今世界最为集中、突出、鲜明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交织互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最根本的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最大最根本的变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的必由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并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未来走向。所以,“两个大局”的底层逻辑是“两个创造”,“两个创造”通过“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交织互动,从而使21世纪呈现这样的时代特征,即“变革”与“重构”,也可谓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交织互动必将带来世界“变革”,在世界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又必然导致世界权力、力量和格局的“重构”。这样,“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交织互动进而导致的世界变革和重构,便构成21世纪的时代特征。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就要紧紧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交织互动进而导致的世界变革和重构这一21世纪的时代特征。

  “两个创造”蕴含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都与发展道路相关。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主题就是如何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超越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主导逻辑,实现人类解放、无产阶级解放,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20世纪列宁所发展了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其主题就是如何寻求改造小农经济从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0世纪毛泽东所发展了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其主题是农民占多数的落后国家如何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当今,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时代主题,就是如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变革与重构”的世界格局中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克服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换言之,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为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文明,这就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所开创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道路和新形态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两个创造”蕴含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解决的根本问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最聚焦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是:“人民生活好不好”“国家强不强”“世界和平不和平”“政党硬不硬”“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正如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一样,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为世界人民立言的马克思主义,它要为世界人民谋幸福;就中国而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致力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为国家谋强大;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言,在变革与重构的21世纪,21世纪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也可谓谋和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无产阶级政党谋强大;在世界发展、时代变迁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自觉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这五大根本问题之实质,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无产阶级政党谋强大、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政党、国家、人民、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两个大局”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五大根本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此可谓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此可谓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最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领导力量,此可谓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为世界谋太平的文明,此可谓为世界谋大同;只要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前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然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此可谓为马克思主义谋生机。

  “两个创造”蕴含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两个创造”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当代中国,作为中国道路最大本质特征的中国共产党之百年奋斗,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成功,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转变;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又能够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掌握历史主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两个创造”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具有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两个创造”蕴含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素。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整体。决定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命运的,是其中蕴含的核心要素及其结构。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炼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素。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整合党的领导力量、人民主体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注重人类进步、世界大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对这些核心要素作进一步提升概括,其中蕴含七大力量要素,即党的领导力量;人民主体力量;市场配置力量;社会动员力量;文化凝聚力量;生态滋养力量;世界和合力量。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对七大力量要素及其结构作出理论上的表述和阐释。

  这七种力量要素构成具有本源意义的系统结构,即由“党的领导为主导的人民主体力量、市场配置力量、社会动员力量、文化凝聚力量、生态滋养力量、世界和合力量”构成的系统结构,可称之为“党主导的系统力量结构论”。在这一理论中,在党的领导下的七种力量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彼此理解,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发挥着系统整体的功能。党主导的系统力量结构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注重“系统性战略谋划”。这种以系统为基础的战略谋划具有三大本质特征:抓住影响新时代中国发展命运的所有根本要素;对所有根本要素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对这些根本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进行战略谋划,使之形成合理的结构并能发挥合力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种“系统性战略谋划”的思想结晶,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系统性战略谋划特质:在新的历史方位所解答的时代课题,其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步走”的战略谋划、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系列重要论述,其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等,都坚持系统观念,都体现战略思维。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越是在历史重要关头,越要注重战略思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时代课题和根本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战略,其中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改革国务院机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重军队组织构架和力量体系重塑,等等,都是“系统性战略谋划”的具体体现。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运用战略思维,且在讲到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时,把战略思维放在首位。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雷火·竞技官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下一条:任理轩:文化自信何以更加坚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