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发布时间:2021-12-2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梁言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动员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并豪迈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当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摆在了党的面前。面对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必须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进京赶考”是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怎样建立新中国,如何实现全面执政、执好政等重大历史课题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谋远虑和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远见卓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赶考”,告诫全党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既是向全党发出的政治号召,又赋予了“赶考”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忧患意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赶考”的认识不断深入、理论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

《决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重申和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论断。新的赶考之路是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来的,包含着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深远谋划,对于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懈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准确把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决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的赶考之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为深入理解和把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时代是出卷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赶考之路上不变的考题。时代的发展不断为这一考题注入新的内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特别是党风廉政上的一些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稍不注意就会反弹回潮、前功尽弃。这就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适应时代之变,顺应时代之需,回应时代之问,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我们是答卷人。中国共产党和每一名党员都是赶考者,都是新时代答卷人。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接力赶考史。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感,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勇于自我革命,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坚强保证。

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治国理政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当前,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答卷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新的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落实《决议》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赶考”告诫,在时代大考中续写新的历史辉煌。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紧跟领路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核心是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战胜挑战、赢得胜利,关键在党,关键在党中央权威,关键在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不愧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伟大的领路人、掌舵者,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和最可靠的主心骨。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用科学理论指引前进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理论以其璀璨的真理光芒照亮新时代新征程,已经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必将指引我们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辉煌的篇章。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深学细悟笃行中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切实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生动实践。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不忘来时的路。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弄明白未来怎样继续成功。在百年接力赶考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保持“赶考”姿态。“赶考”,重点在“赶”,要永葆革命精神、革命斗志;落点在“考”,要锻造过硬本领、优良作风。一百年来,党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为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精神滋养。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7日 09 版)


上一条: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下一条:数字革命中国家主权的建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