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竞技官网
雷火·竞技官网
首页
雷火电竞概况
工作机构
岗位职责
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规章制度
教学规章
科研规章
人事规章
研究生培养
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
教学信息
教学论坛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理论前沿
成果推荐
科研信息
思政讲坛
求是讲坛
视频资料
思政报告
学研习作
招生招聘
党群工作
党建研究
党务工作
工会工作
学团动态
图书情报
下载专区
English
理论广角
当前位置:
首页
01
2024-07
中国共产党人是列宁主义最忠实的捍卫者、传承者和创新者
中国共产党人是列宁主义最忠实的捍卫者、传承者和创新者——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王伟光2024年是无产阶级革命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辞世100周年。纪念列宁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他的伟大思想,沿着他所开辟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行,接续推进他未竟的事业!列宁带领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让科学社会主义的种子在俄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01
2024-07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理论自觉、话语创新与问题应对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理论自觉、话语创新与问题应对张志洲尽管“话语权”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随着中国学者对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思想的引介而进入中国,但“国际话语权”却是近十多年来才兴起的一个新词,而它的流行也与中国对国际话语权的重视有关。事实上,中国正是国际话语权概念的发源地。目前可以查找到的公开资料显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06年11月14日在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首次使用了“...
24
2024-06
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伍爱群内容提要城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党建引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社区治理、积极运用数字化治理技术。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2023年末,...
21
2024-06
人工智能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人工智能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夏春晖在当下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引导全球文明经历一场根本性的转变。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力、传感器网络和脑科学等尖端技术,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一系列突出特性,这些特性正在对国家文化安全建设、治理体系变革以及国际格局变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变革时期,我们必须全方位洞察人工智能对我国文化安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7
2024-06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核心特质与主要优势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核心特质与主要优势蔡礼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正确领导的“成功之道”和治国理政的“传家法宝”,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鉴于群众路线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和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来自多个学科领域的众多学者持续对群众路线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全方位深入研究。虽然目前关于群众路线的研究在数量上已相当可观,但关于群众路线核心特质与本质属性究竟为何的研究却极为薄弱而且观点不一。...
17
2024-0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王伟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的真谛,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概括。毛泽东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全部言行的思想基础、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南。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14
2024-06
国际共运史视域中的自我革命观
国际共运史视域中的自我革命观柴尚金 安雅琴习近平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纵观170多年的国际共运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将科学理论付诸实践,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胜利,实现长期执政,必须保持初心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12
2024-06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的考察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的考察周丹唯物史观认为,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受政治条件的制约。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化的实质体现社会实践的发展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践,是当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最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在思想观念上的凝练和升华。系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11
2024-06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陈雨露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11
2024-06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字资本主义价值运动新论域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数字资本主义价值运动新论域黄再胜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高创新、强渗透和广覆盖,已经对数字资本主义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升级迭代,极大地激发了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并促进了数字生产力的整体跃升,标志着人类知识生产进入了大模型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史表明,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及其衍生效应都会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体制的变革。...
03
2024-06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篇章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杨 耕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欧,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活动是在德国、...
01
2024-06
“第二个结合”形成的历史逻辑
“第二个结合”形成的历史逻辑冯继康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他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01
2024-06
传统文化的社会化及其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的社会化及其现实价值胡安宁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在机制层面对传统文化社会化过程进行细致考察。基于认知双元过程模型,将个体的认知过程(“思”)细化为反思性认知与直观性认知两类,进而结合个体对传统文化的“表述”(“言”)和“行动”(“行”)面向,尝试从“思与言”和“思与行”的区分角度构建“片言—俱言—遵行—践行”的四分类传统文化社会化分析框架。通过“濡化”和“涵化”...
28
2024-05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及其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及其贡献赵可金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所有国家和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相较而言,作为现代化的引领者,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一个体系,虽然大致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的类似进程,但亦各有特色。自二战结束以来,一大批亚非拉民族国家赢得政治独立,为阻止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转向社会主义阵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科学领域基本上被“发展主义”(...
28
2024-05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要素与实践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要素与实践要求彭莹莹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作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新质生产力是产生于高质量发展并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的新的生产力理论,需要从学理上进行阐释,说明其理论要素与实践要求。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22
2024-05
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
隐喻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的呈现与调整常宴会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中包含多种类型的隐喻,这些隐喻不仅建构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也起到了增强文字美感的修辞效果。梳理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主要类型,阐明这些隐喻在结构上的“主导—从属”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说明它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分析意识形态话语中隐喻的转变,会发现随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变,...
22
2024-05
新技术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新变
新技术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新变黄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意识形态建设上正本清源、建章立制、举旗亮剑,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全社会正能量更加充盈,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氛围愈益浓厚。但意识形态工作是在思想文化、舆论认知领域搞建设、扶正气、驱寒邪,是一个常做常新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
15
2024-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张宇 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开创的经济学说,这一学说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资本主义部分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为研究对象,基本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源和基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11
2024-05
关于大历史观的理论思考
关于大历史观的理论思考刘书林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当代体现。大历史观是指导我们观察当代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总结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认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有力思想武器。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和牢牢掌握大历史观,是胜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迫切需要。一、大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厚底蕴2023年6月30日,...
09
2024-05
人工智能通用化及其实现途径
人工智能通用化及其实现途径王天恩摘 要:以ChatGPT为标志,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更清晰地呈现出迄今人工智能发展的两个层次:人类知识层次人工智能和信息编码层次人工智能。作为信息编码层次人工智能,ChatGPT既意味着大数据纳入人类语境及机器学习数字化深耕的范式成功,也意味着自然语言机器理解的战略退避;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深及自然语言的人机大数据软融合阶段,其通用性与人工智能通用化的关系具有不可通约性。唯有在作为感受性关系的信息深处,...
共1595条
首页
上页
1
...
3
4
5
6
7
...
80
下页
尾页